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都是大分子多聚体
B.细菌的细胞内含有同时存在蛋白质和DNA的结构
C.胆固醇可以构成细胞结构,储存能源,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糖类化合物可以在细胞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项,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是细胞识别过程中重要的受体,故D项正确。A项,脂质不是大分子多聚体,故A项错误。B项,同时含有蛋白质和DNA的结构是染色体,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裸露的DNA,没有染色体,故B项错误。C项,胆固醇没有储存能量的功能,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2、如图是两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M、N指代的物质分别是葡萄糖、果糖
B.图中M代表的物质也是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
C.因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糖,故麦芽糖和蔗糖也是还原糖
D.细胞内的二糖以及单糖的作用只能是细胞呼吸供能的底物
B项,葡萄糖是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故B项正确。A项,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蔗糖是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组成的,所以M和N都是葡萄糖,故A项错误。C项,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都是还原糖,但蔗糖不是还原糖,故C项错误。D项,细胞内的二糖以及单糖的作用除了是细胞呼吸供能的底物外,有的还参与物质组成,如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常言道“马无夜草不肥”是有其科学依据的,生物体中一种被称为“BMALI”的蛋白质,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如果人在白天多进食可能比在夜间多进食更容易发胖
B.马吃夜草长肥是因为夜间糖类物质容易转化为脂肪
C.马在白天吃草,但物质的转化是在夜间
D.蛋白质“BMALI”可能会促进蛋白质、脂肪之间的转化
B项,由题意可知,生物体中一种被称为“BMALI”的蛋白质,在夜间含量增多,且能促进脂肪堆积,说明在夜间较多的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故B项正确。A项,该物质在夜间增多,故在夜间进食更易使得脂肪堆积导致发胖,故A项错误。C项,马在白天吃草,能量转化发生在白天,只是相比于夜间,白天摄入的糖类等物质较少的转化为脂肪堆积体内,故C项错误。D项,由于“BMALI”的蛋白质,能促进脂肪堆积,因此蛋白质“BMALI”可能会促进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同时抑制脂肪转化为糖类,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复习内容:
组成细胞的脂质
4、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等
B.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C.糖原的组成单位是蔗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
D.等量的葡萄糖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产生水的量相等
A项,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等,故A项正确。B项,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故B项错误。C项,糖原的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故C项错误。D项,等量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时产生水的量少于等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产生水,故D项错误。
5、下列关于葡萄糖和脂肪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葡萄糖
B.都能够为细胞合成ATP提供能量
C.都能进人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
D.两者在人体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
C项,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是:下图,但是葡萄糖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脂肪也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故C项叙述错误。A项,脂肪中的氢氧比高于葡萄糖,所以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葡萄糖,故A项叙述正确。B项,葡萄糖和脂肪都是能源物质,都可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故B项叙述正确。D项,正常情况下,糖类、脂肪等进入人体后都会转化为血糖,然后血糖再经过转化生成肝糖原、脂肪、某些氨基酸等物质,所以葡萄糖和脂肪在人体细胞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D项叙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