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蔗糖 > 蔗糖吃法

控糖生活引领消费新潮流

“奶茶去冰、三分糖,算了算了不加糖”“可乐有无糖的吗”“反正是无糖多喝也没关系”……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糖“如临大敌”。

肥胖、长痘、皮肤老化……这些都被视为喜爱甜食带来的后果,促使消费者纷纷投身“控糖大军”,购买无糖食品的意愿持续上升。随着“控糖”之风在年轻群体中盛行,标榜“0糖0卡0脂肪”食品、饮料的营销手段更是花样百出。“0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控糖”的背后是新消费时代的来临?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0糖”概念催生新消费市场

记者近日走访我市多家超市、便利店,在摆放饮料的货架上,多个品牌饮料外包装显著位置标有“0糖0卡”“0蔗糖”“无糖”等字样,且这类饮品都被摆放在了显眼位置。“0糖的概念最开始就是在饮料中盛行,现在不仅是饮料,无糖产品已经渗透到多个食品领域,包装上写有0糖的零食也比普通零食卖得更好。”一商超的销售魏雨燕告诉记者,相对于传统的高糖饮料,目前这些“0糖”饮料更受年轻人欢迎。

正如魏雨燕所言,“0糖”产品首先在饮料市场爆发。奈雪的茶发布的《年大数据报告》显示,超三成消费者选择降低饮品甜度,勾选了少甜等选项,11%的消费者选择了“0糖”,较年增加了%;《年元气森林气泡水消费洞察报告》显示,“0糖0脂0卡”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元气森林的首要因素……

凭借“0糖”概念,各品牌商品销量成绩斐然。在各网购平台上,“0糖0卡0脂肪”的食品数不胜数。记者在一家电商平台上输入关键词“0糖”,页面出现果汁、全麦面包、燕麦豆乳、可乐、蛋白棒等多种食品,其中销量靠前的是一款全麦代餐面包,月销量超过10万+,商品宣传页面上将“0脂肪”“0蔗糖”“健身房专供”等字样写在了醒目位置,吸引消费者眼球。

为抢夺消费市场,各大品牌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款宣称“清爽不怕胖,喝完没有负罪感”的“0糖”气泡水,也让不少消费者心甘情愿为其买单。在“0糖”概念的催生下,“咖啡经济”也开始走向健康化,京东数据显示年上半年,咖啡总体成交额同比增长50%,其中低卡黑咖啡取得了亮眼的销量增速。

然而,市面上层出不穷的“0糖0卡”究竟是噱头还是真健康?

江西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访问学者吴磊燕表示,要辨别真正的“0糖0卡”食品,关键是看食品标签中的营养成分表,糖的一栏是“0”的才是真正的“0糖”食品。根据相关规定,食品中所有成分必须标注,但很多商家混淆视听,把不含蔗糖食品宣传为0糖食品,实则不然。同样道理,能量≤17kJ/g(mL)的食品,包装上可标注无能量和零能量,也就是所谓的“0卡”。虽然这种食品的能量极低,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能量。要想实现“0卡”,那么这类食品主要原料只能是水和赤藓糖醇。至于市场上的“0卡糖”,其实就是赤藓糖醇和高倍甜味剂的混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食物的热量,但不代表没有热量,长期大量食用还是会有变胖的风险。

“控糖”饮食也有陷阱

每天围着澄碧湖慢跑一圈,是家住南昌县的吴静文坚持了3年的健身习惯。一杯燕麦奶、半根玉米、一个水煮鸡蛋,是健身教练给她制定的标准早餐,除此之外选购任何食品都必须看成分表,尤其是含糖量。在吴静文看来,选择无糖和轻食是一种自律,在严格控制糖分摄入量和健身的基础上,自己不仅生活更健康,而且锻炼了自律品质。

不难看出,消费者对低卡路里产品的热衷实则是社会普遍的健康焦虑。人们想要控制的不单是糖的分量,更是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随着近年来年轻群体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健康消费新时代也悄然来临。

但是,健康消费有着较强的专业性,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落入陷阱。以“0糖”食品市场为例,无论食物方面的消费趋势如何变化,健康且美味是不变的追求,于是商家试图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代糖”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为了保持甜美的口味,同时迎合消费者“无糖”或“低糖”的消费需要,商家常使用代糖或甜味剂来替代食品配方中的部分或全部的添加糖。如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和甜叶菊糖苷等,及一些代“糖”却不属于糖的甜味剂。

“代糖不被人体吸收、不进入血液循环,虽然不会带来热量负担,但长期摄入会使身体糖代谢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引发疾病。如甜味剂会诱导肠道微生物生态的失调,导致葡萄糖耐受力降低,引发代谢性疾病。另外,甜味剂会影响人体的味感,改变人体对食物的摄入量。总体来说,适量摄入天然食物中的糖类成分对身体无害。而过量摄入代糖的甜味剂,追求所谓的‘0糖’食品,反而容易引发疾病。”吴磊燕说。(南昌日报记者邬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khq.com/ystl/14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